找到相关内容93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严法师著:法鼓家风(1)

    如果上述这些方法都用不上,可以拜佛忏悔。但拜佛时不要身体在拜,心里却在那边又怨、又恨、又骂,嘀咕著,拜了这么久也没用、菩萨又不灵,结果愈拜愈烦恼……。拜佛,要留心身体的动作、心里的感受,这是与念处—...,包括中华佛学研究所、僧伽大学,以及未来的法鼓大学等;僧团则负责其余的两大部分——“大普化教育”及“大关怀教育”。  法鼓山的成员包含了僧俗众,即出家的男、女二众及在家的男、女二众,这众都是担任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4048254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的净土观

    [43]  六波罗蜜  见众生有六道别异。  净佛世界,成就众生,令我国土众生无六道之名,一切众生皆同一业,修念处,及至八圣道分。  设我得佛。国有地狱饿鬼畜生,不取正觉。[44]  六波罗蜜  见...、车渠。[38]  六波罗蜜  见众生有所恋著。  净佛世界,成就众生,令我国土众生,无所恋著。  设我得佛,国中人天,若起想念贪计身者,不取正觉。[39]  六波罗蜜  见姓众生:刹帝利、婆罗门、...

    蒋义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748512.html
  • 中国禅学史 早期禅法

    戒定慧”三学,统摄了瑜伽五义,使释尊所开创的佛门禅法,不仅继承、吸收了古印度的原始禅观与传统瑜伽,而且在这基础上大大加以发展,把世间禅推到了“出世间禅”的高度。如《杂阿含》中记述释尊所传“念处”、“...称“歌咏明”。  三、夜柔吠陀。因内容多为祭祀仪式中的歌诀,故称“祭祀明”。它与“娑婆”,同为祭祀之重要典籍。  、阿闼婆吠陀。因其着重祈福禳灾等内容,故称“禳灾明”。  五、吠陀中的“阿闼婆吠陀”...

    苏渊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348918.html
  • 大菩提乘(三)

    ,菩萨以方法善巧智为根基,而具有正念、精进与智慧地细心读、听、学、记、问和分析探讨,以培育闻所成慧。闻所成慧的整体组合是:  (一)五蕴、十二处、十八界、圣谛、廿二根、十二因缘、由念处等所组成的...教导真实法。  对于一个有很强的善念想要成为弟子(阿罗汉)的人,菩萨将会向他开示三归依、持戒、防护诸根、知足于食、修习正念、七善法、修止禅与观禅、七清净、道智、三明、六神通、无碍解智与弟子菩提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4549274.html
  • 法念处丁、七觉支

    如何培育及圆满已经生起的念觉支。」  在此,念特别是指忆念念处,即包括忆念五蕴、十二处等观禅的目标。究竟名色法及其因缘(即苦谛及集谛)是观禅的目标。时常对它们如理作意能帮助未生起的念觉支生起以及培育、增长与圆满已生起的念觉支。  正念本身即是念觉支的缘法。如理作意的特相跟之前所述的一样。时常如理作意念觉支之缘法时,念觉支就会生起。  再者,有种方法能令念觉支生起:  一、具备正知的念;  二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649344.html
  • 从“上生结社”到“慈宗学会”

    慈宗之修习法阐述出来,以备修习者之借鉴也。慈宗智藏渊如大海,经、律、论、杂藏全备;禅、密、律、教法皆容;戒、定、慧、解脱和解脱知见五法贯穿;四谛、十二因缘、十善、念处、八正道、七觉支、六度齐修。下摄...从“上生结社”到“慈宗学会” 明夷法师  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,第一次组织“上生集会”的,当推东晋襄阳檀溪寺的道安大师。  东晋兴宁三年(公元三六五年),道安自陆浑率○○众南奔襄阳,于新野分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249407.html
  • 巴利文词汇集

    蕴及世间的种名蕴(受、想、行、识)。而出世间(超出世间凡夫的境界)的种名蕴不是取蕴,因为它们完全超越执取的领域,不会成为贪爱或邪见的对象。  念处-培育正念与觉观的一套完整修行体系;以正念觉察...体证圣谛):一、领悟苦谛(苦的真理);二、去除贪爱(苦的原因);三、证悟涅盘(苦的息灭);、完全开展八圣道分(圣道八项构成因素 灭苦的方法)  色念处-正念觉察物质。名念处-正念觉察精神(心与心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4349839.html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下)

    随意所至,行者得此第四禅,欲行无量心,随意易得:欲修念处,修之则易;欲得四谛,疾得不难;欲入无色定,另可得入;欲得六通,求亦易。何以故?第四禅中,不苦不乐,舍念清净,调柔随意,如佛说喻,金师调金,...,故称「无化」。   综上所述,欲界诸天离欲的限度越大,升天的层次越高,身心愈趋虚明,通力更为殊胜。王、仞利、夜摩三天夫妻好合,仍有肌肤之亲,祇是不犯邪淫而已,是以身戒为主,心戒为辅。兜率、化乐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350406.html
  • 略论《大智度论》的净土思想

    净土。净土宗祖师如莲池大师、藕益大师都是这类的菩萨,此正如《小品般若经》中释尊所随喜的菩萨。这类菩萨并非缺少慈悲心而是以不同角度来规划未来世的修学环境,如《智论》卷三八曰:  行念处乃至大慈大悲故,...,探寻出净土思想与般若思想的内在联系。  文章以“信”、“愿”、“行”、“往生” 纲展开说明,第一章是前言,在第二章论述了《智论》对阿弥陀佛和净土的认识和深信,倡导起信发愿求生十方诸佛净土;在第三章...

    释法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3250791.html
  • 试析“无我”在现代语义上的确切含义

    断除瞋故。所可痴法。不应生痴。断除痴故。于五受阴。当观生灭。于六触入处。当观集灭。于念处。当善系心。住七觉分。修七觉分已。于其欲漏心不缘着。心得解脱。于其有漏心不缘着。心得解脱。于无明漏心不缘着。...  试析“无我”在现代语义上的确切含义   ——对《阿含》中“无我”思想种种论述的考察   释青平   内容提要:  佛陀所谓“无我”,并没有否定作为具体行为承担者的行为主体之存在,也...

    释青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750857.html